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 热点资讯  > 正文

每日热文:大多数国人知道的“祛湿气”,操纵起来,只需2步,15天可见效

时间:2023-02-04 15:45:43     来源:龙猫

中医病症名目繁杂,有许多名称人们都没听说过,但“湿气”属于妇孺皆知的病种,而且大多数人知道用“红豆+薏米”可以祛湿气。

这最少说明两个题目:一是体内有湿气是普遍现象,二是红豆和薏米的除湿功效深入人心。但往往许多人吃了红豆和薏米后,湿气照旧,这是为啥?


(相关资料图)

“湿气”在西医是查不到的,明明检查和化验指标正常,但总觉得身体没有劲,似乎哪里出了题目。中医望闻问切一番之后,通常会根据脸、口、舌苔等方面的症状,得出“有湿气”的结论。中医指的湿气,是留在人体里排不出去的多余的水液,这些多余的水液在五脏六腑和躯干游走,引起各方面负担加重,泛起身体指征不太正常,如:

早晨起来后眼睛肿胀,或泛起眼袋,没有神清气爽的感觉,有时会流口水在床铺上

久坐起来流动时,小腿肿胀、麻痹,很长时间未能缓解

身体很轻易累,有沉重感,轻微动一下就气喘吁吁

莫名泛起湿疹,且面积比较大,多见于腰、背部、手臂、腿等部位

舌苔厚,舌头肿大,舌边缘有深齿痕

更多内容↓↓↓

大便稀烂,不成形,粘马桶,蹲马桶起身后有滞涨感

会阴或四肢举动一直不干燥,有黏糊糊的感觉

中医分辨湿气通常有两大类,一是湿气的来源有外感和内伤,外感就是工作、栖身场所长期湿润;内伤就是进食生冷、肥腻或过饱引起。二是湿气的种类含湿寒和湿热,或者两者兼有,这个很枢纽,只有知道属于哪个种类,才能对症治疗,否则适得其反,有的人祛湿很长时间没有效果,或是越祛越湿,大体是原因没找准。湿寒是阳气不足,升化运转水液功能不够引起;湿热是阳气太盛,体内水液局部聚焦,阻滞气机,泛起各种题目。

湿寒和湿热的区分,有几个很显著的特征。湿寒大多体胖,嗜睡,舌苔胖大有齿痕,手脚冰凉;湿热则舌苔偏黄腻,易失眠,四肢举动易出汗,小便赤黄。假如湿寒、湿热都有症状,哪个严峻就先治哪个。

那么,要如何祛湿气呢,针对不同的病症,有没有共同的办法?当然是有的。

一是从环境看,检查自己的住所,假如水汽过大,或临近河边,且光照时间短,尽早搬离为好。日常生活要留意晒晒太阳。

更多内容↓↓↓

二是从饮食看,吃太好、太精细是不好的,冷饮、油腻、甜食,太多也会加重湿气。

三是从运动看,越是不想运动,越要强迫自己运动。通过逐步增强四肢气力,健壮身体,强化体内循环系统工作,可加快湿气的消散。

四是从辅助方式看,可以多泡脚,尤其是女孩子,非常实用。一定要让身体微微出汗,视情加点生姜、艾叶。

X 关闭

最新推荐

Copyright  © 2015-2022 人人纸业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粤ICP备18023326号-36   联系邮箱:8557298@qq.com